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情况

“内蒙古工业大学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促进祖国边疆新能源建设为已任,以培养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人才为目标。在多年的发展中,聚集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特别是为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批专业和学科带头人,分布在龙源电力集团、国电投、中广核新能源、银河集团、挪威船级社、内蒙古电力集团、高校以及行业或学会,成为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行业领军人物或知名人士。

1.青年教师培养方面

实验室特别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根据内蒙古工业大学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有计划的组织承办学术会议,让中青年教师在其中承担任务,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攻读博士学位、参与老教师科研团队、申报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鼓励并资助中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目前,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了重点实验室以及学校相关学科的中坚力量,有一批表现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学术骨干。

2.博士生培养方面

目前已为风力机行业培育毕业博士生10人,获内蒙古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2名博士生获国家奖学金。侯亚丽的博士论文“典型等高建筑物群内屋顶风力机微观选址的研究被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评为2017绿色风能-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

3.硕士生和本科生培养方面

“内蒙古工业大学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内蒙古工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实习基地,同时也是动力工程专业硕士的实践基地,通过在实验室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本科生、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了教学质量。

目前已为风力机行业培育毕业硕士生69人,获内蒙古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5名硕士生获国家奖学金。

2013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总决赛,内蒙古工业大学作品在来自13个国家的22个决赛参赛队中,获第13名,并获得热水系统能源平衡两个单项第一名。参赛队由能源动力、建筑设计、土木工程、信息工程、管理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组成,文佳龙、王晶晶、吴露露等近100名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参与,近两年的规划设计和15天的装修建造,参赛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参赛作品由李长青教授、田瑞、李健教授等赴比赛现场进行了具体指导。

李佩林,2014级动力工程专业硕士生,该生在读期间在国际振动研究领域权威SCI检索期刊《SHOCK AND VIBRATION》发表了题为“VibrationCharacteristics of Roundabout Swing of HAWT Wind Wheel”的论文,该成果创造性地揭示了风力机存在轴向窜动圆盘效应两类常规固有振动,并初探性发现圆盘效应触发的振动应力显著强于叶片常规关注的12阶弯振应力,该成果有可能为诸多风力机在远短于设计寿命期内频发疲劳损伤事故提供新的诠释。

于苗苗,2014级动力工程专业硕士生,该生在读期间分别在国内《太阳能学报》、《农业工程学报》EI检索期刊发表了题为“横管式太阳能苦咸水淡化装置产水性能研究”和“设施农业用槽式太阳能聚光电热联供系统性能分析与试验”论文,同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基于聚光集热的太阳能杀虫灭菌装置”1项,制作产品1个,获得了2016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内蒙古工业大学张晨鼎奖学金、内蒙古工业大学“三好学生”。

孟学斌、孙作慧、满文成等研究生的项目《基于太阳能的草原线路巡检与生态监测多机协同控制机器人设计》,在201711月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作品自主设计开发了一款草原输电线路巡检、太阳能续航、车载无人机与巡检车协同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将该智能机器人应用到草原超高压或特高压输电线路中,将会大大提升电能输送的安全系数,减少输电线路事故的发生。